坚持党校姓党  为党立言发声

西安市委党校许小婵:夯实西安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

  • 发布时间:2024-03-01
  • 来源:西安日报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应有之义。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在重点攻坚上实现新突破,体现了时代要求,顺应了群众期盼。当前,西安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一定要牢牢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要求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破解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难题。一是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指引,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刻理解和把握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重点解决群众反映比较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二是要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对于西安而言,就是要以绿色发展为方向标,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充分尊重和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坚持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第二,坚决当好秦岭生态卫士。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西安在保护秦岭生态环境上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近年来,省市出台了《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加强了秦岭生态系统修复,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持续开展峪口峪道的提升改造工作,秦岭生态得到一定修复。推动秦岭整体保护水平再上台阶,一要依规护山,继续深刻汲取秦岭违建教训,严格执行秦岭保护相关条例、规划,让热爱秦岭、保护秦岭成为市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二要系统治山,加快实施秦岭北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推进秦岭生态环境整治到位、修复到位、保护到位。三要智慧管山,推进“数字秦岭”建设,提升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智慧化水平,加速推进整改档案化、巡查常态化、保护社会化、监控智能化,提高预警、响应、处置效率,完善“空天网地”全天候全方位管控体系。四是文化守山,深度挖掘秦岭生态和人文价值,讲好秦岭生态故事,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第三,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过去一年,我市突出源头管控,强化综合治理,持续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重点工作,持续推进河湖水系保护治理,抓好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污染防治攻坚要实现新突破,一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二要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强化科技支撑和区域联防联控。三要统筹市域内水资源空间均衡、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和水网智慧化建设等,构建现代水网;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推进城市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事务重构优化。四要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推动污染治理向乡镇、农村延伸,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五要加强新污染物防治,实行源头严格管控、过程强化控制、末端深化治理、日常调查监测,不断管理完善制度,对新污染物实现全过程全链条防治。
        第四,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近年来,我市围绕壮大支柱产业和做强新兴产业,持续提升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降低“含碳量”。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新突破,一要从“国之大者”的高度,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性,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二要先立后破,健全“1+N”政策体系,为深入实施“双碳”行动提供政策支撑。三是加快产业、能源、交通、用地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注重强链条、促创新、育生态,建强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数字赋能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附加值,增强企业绿色竞争力,加快打造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在做好能源保供的前提下,推进煤炭有序减量替代,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和现有“两高”产能无序扩张;交通结构优化调整,构建“轨道引领、公交优先”交通格局,大力推动运输工具低碳化,持续完善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低碳化高效化、立体化多层次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倡导绿色低碳、简约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五,推动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市以生态保护和修复为核心,以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严格执行国家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定了《西安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西安市工业节能条例》《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西安市湿地保护条例》《西安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力度,完善监督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但仍存在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与经济社会不相适应的问题,执法监管中还存在执法不力不当、甚至不作为等现象。推动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实现新突破,就要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作用的治理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领域立法、执法、司法立体保障机制,制定并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和政策,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化水平。二是构建市场机制,通过经济手段激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引导资源配置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转变,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优化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制度。三是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的技术含量和效率。四是强化环境监管和执法,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形成对违法者的有效威慑,确保环境治理的顺利进行。五是加强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广泛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网络编辑:毛龙]